【回眸“十四五” 启程“十五五”】县生态环境局:守护绿水青山“高颜值” 提升生态治理“高效能”
青山叠翠映碧水,蓝天常驻润民心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巫溪县生态环境局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污染防治攻坚战连续四年获优,生态质量指数高出全国均值16.45个百分点,绿色发展动能澎湃;立足“十五五”新起点,巫溪县生态环境局正以“五项重点任务”为牵引,奋力打造美丽重庆建设样板,推动生态“颜值”与治理“效能”双提升。
今天推出系列访谈新闻节目《回眸“十四五” 启程“十五五”》,本期邀请到县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张长俊,请他为我们介绍巫溪如何从“生态答卷”迈向“美丽新篇”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绩主要体现在“四个更加”。第一是生态环境更加优美。我们坚持精准、科学、依法治污,深入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连续4年为优。
一是水越来越清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7个水质考核、评价监测断面均达地表水Ⅱ类标准,特别是国考断面大宁河花台断面水质今年1-9月提升至Ⅰ类标准,5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100%,地表水考核由全市第12名升至第2名,大宁河“三水共治”经验获评重庆市优秀案例。
二是天越来越蓝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326天增至352天,PM2.5浓度从30.3微克/立方米降至21.5微克/立方米、较全市平均水平低12.1微克/立方米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由全市第8名升至第4名。
三是土越来越净。我们完成了61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,消除黑臭水体面积13.83万平方米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71.4%,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率达60%。“中水回用、空地复用、能源互用”“三用”模式入选重庆市典型案例。我们还完成了宏达化工污染地块土壤污染治理修复,提供净土面积11000㎡,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100%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2%、危险废物(医疗废物)安全利用率达到100%,还创建了“无废细胞”10个。
我们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。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068平方公里,我们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0.2%以上。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,我们建成了全市首个生物多样性地面监测站,并且入选了全国第二批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,观测到国家级保护动物19种,植物150余种。2024年我们生态质量指数72.4,高出全国均值16.45。我们的环境治理体系也更加健全。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闭环整改机制,自查整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3770个。我们还把1000余个固定污染源纳入了排污许可“一证式”管理,设置各类监测点位290个,形成了“天空地”一体化监测网络。
这方面我们的绿色发展动能更加强劲。构建覆盖全域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,我们一共划定了17个管控单元,优先保护单元10个,占全县国土面积58.4%。我们建成投产清洁能源34.5万千瓦,备案森林经营碳汇项目1个,预计减排二氧化碳20余万吨。我们积极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,现在入库项目29个,绿色贷款余额约30亿元。
展望“十五五”,我们将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,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及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,以推进美丽重庆建设“最佳实践”为统领,全力推进“持续深入打好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攻坚战、持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、持续推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转型发展、持续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风险、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变革重塑”五项重点任务,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重庆影响力巫溪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,力争实现“环境治理质效、生态系统保护、城乡大美风貌、绿色低碳发展、生态环境智治水平”五个明显提升。
来源:巫溪发布
游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