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电话解难题 千里民工薪得偿—劳动保障监察长效机制显成效
11月7日,河南郑州农民工李某向巫溪县人力社保局打来求助电话,只为讨回往返3000余里在巫溪县某风电搅拌站务工的工资。从接到电话到协调处置,仅1个工作日便促成双方达成一致。11月9日,李某顺利收到2000元工资,一句“没想到一个电话就解决了难题”,既是对维权结果的认可,更蕴含着劳动保障监察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。

巫溪县人力社保局接到电话后,立即启动处置程序、指定监察员当天核实。“接诉即办”并非口号,对异地农民工而言,响应速度直接关乎维权成本与权益时效。快速介入不仅能掌握一手资料,更让劳动者感受到权益被重视,筑牢信任基础。

面对双方对务工时长、离职约定的分歧,监察员不偏听偏信,结合李某出行记录、工友陈述等证据,精准确认其实际务工9天(10月25日-11月2日)、工资2700元(已支付1000元)及路费855元(无约定)。以事实为依据,不遗漏细节,为公正处理夯实基础,让双方信服。

监察员依据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》释法明理,多次居中调解,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:用人单位再向李某支付2000元(其中工资1700元,路费补贴300元)。既明确用人单位责任,又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,以柔性方式化解矛盾,同时增强双方法律意识,助力劳动关系和谐。

协议达成后,监察员持续跟踪支付情况,确保李某已于11月9日收到2000元工资。将“达成协议”与“实际履约”衔接,防止拖延或反悔,形成“接诉-调查-调解-落实”闭环,真正让劳动者权益落地,彰显劳动保障监察的温度与力度。
巫溪县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刘苗青表示,将继续坚持“调解优先”原则,确保线索“接诉即办”,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。下一步,随着数字化维权渠道与服务的不断完善,劳动保障监察将更精准地响应劳动者诉求,更高效地化解劳资矛盾,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在辛勤付出后获得应有的回报,为筑牢民生底线、护航经济发展注入更坚实的力量。
来源:巫溪人社
游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