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山里有这样一支队伍,他们走最多的路,倾听最多的声音。他们坚持住在村里,吃在村里,挥洒着青春和汗水。他们有苦一起扛,有难一起担,只为了换取大山的巨变和发展。巫溪微党建开设“大山日记”专栏,真实记录全县各驻村工作队长期驻扎深山,用汗水和青春换来山乡巨变的足迹。今天推送第十六期,土城镇鱼塘村驻村工作队。
总书记说过:“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,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。”投身于基层便成为了我的坚定信念。”时间的胶卷倒退至2018年,“小谭,你去统计还有多少残疾人没有安全住房?”“小谭,今年残疾人就业情况要去摸底!”......作为县残联的工作人员,这些是我日常的工作缩影。然而,就在同年8月,我踏上了铭记一生不忘的驻村之路。那个8月,全县召开新一轮选派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动员大会,不久便接到了组织的安排,秣马厉兵,整装待发,恍惚中,毅然从残联的工作人员变成了奔赴鱼塘村驻村队员,自此踏上了驻村磨炼的行程。
鱼塘村距离县城103公里,因大河乡沈家路段山体滑坡,临时道路崎岖,单边要走3个小时才能进村。下雨天,沿途山坡不断有落石,相当危险。村社道路等基础设施还在不断完善,山高路陡,农户居住分散。办公室是由村小改建而来,站在办公室外,再望向木质门窗,一眼便将人拉回七八十年代,仿佛还能看见捧书而读的学生。寝室就在楼上,每到夜晚,凛冽的风不留情面地在过道呼啸。那一晚内心满是思绪和感慨。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,不过倒也不是完全孤独,还有蚊虫与我们作伴。村里最开始还没有做饭的师傅,烧火下厨便成了我们最快乐的源泉。尽管驻村环境不是最理想,当我们踏上这一片土地的时候,便暗下决心要用青春热血把驻村工作做好,要在鱼塘村做好每一件事。记得有一次在召开村民大会时,个别村民对自己享受的政策不熟悉、不清楚。在开会的时候,便与村里和我们驻村工作队产生了误会,加之村办公室的前身是村民投工投劳自建的小学,村民不允许我们在此办公。通过绵长的交流和沟通,村民才放下对我们的芥蒂。从此以后同村民的感情逐渐建立,我们的青春逐渐融进了这片热血的土地。
为了更好地建设鱼塘村,我们驻村队员积极向单位领导汇报,争取资金支持,完善鱼塘村便民服务中心基础设施。通过努力,县残联累计投入十六余万元,全力支持鱼塘村办公场所改建,不断优化办公环境。驻村工作道阻且长,出发就必须敢于担当。在驻村帮扶中,我们始终用真心换来真情,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,只为双脚踏地干好实事,赢得群众认可。为全面掌握信息,我们驻村工作队不惧烈日、不畏风雨,到农户家中、到田间地头,了解鱼塘村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,对基本信息进行比对、摸排,建立精准详实的资料库,全面掌握他们的各项信息。并结合县残联的职能优势,对本村56名残疾人建立专项台账。落实残疾人证办理和精准康复服务、以及贫困家庭无障碍改造相关扶持政策。在走访中过程发现1户高龄残疾夫妇由于行动不便,还未办理残疾证,其中男性村民患有强直性脊柱炎、女性村民患有语言障碍,对此我们立即将相关信息进行登记。考虑到两位老人身体情况,去精神病院残疾鉴定路途遥远,我们采取简易程序实行上门办证,同时对该户应享受政策进行申报,确保应享尽享,不漏一人。至今,当我们再次遇到两位老人,都会紧握着我们的手不愿松开,不断诉说着心里的感谢之情。当我们每次走访完回去的时候,两位老人站在路口远远地告别。情绪百感交集,涌上心头。回想起以往亲人目送自己离开的场景,便能深刻感受到那一份不舍的情感,同时也让我和队员们深深地下定决心,一定要真心实意为村民干实事、做帮扶。在入户中,驻村工作队前往村民张加财家里,看到他刚建好的新房。年过七旬的张加财不仅在新建房屋的时候享受了国家政策,也在入户道路、厕所改建等方面得到了相应补助。张加财说“能够住上新房子,这是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,如今却变成了现实。”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,交通条件也是日新月异。如今的鱼塘村,道路硬化到了家家户户门前,村民胡律化谈到交通都会很高兴的说到:“现在方便了!走路不沾泥了。车子可以直接到家,出售农产品以及买点需要的东西都很方便。”驻村工作不仅要干好事,还要深入了解村民对于发展的想法。在深入走访后,我们与党员干部、农户、致富能手展开座谈交流,征求产业发展意见和建议。经过与村民多次交流,也请教了相关的专业人士。认为鱼塘村目前的情况,应当以“短、平、快”为出发点,以“三小”产业为发展目标,才能实现产业变现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。“一是发展鸡、蜂小养殖产业。二是发展土豆、玉米、蔬菜小种植产业。三是利用自家房屋,建立小作坊发展农产品小加工产业。”县残联近几年在鱼塘村共投入15余万元,给农户送去优等鸡苗1万只、种薯土豆2万斤。结合鱼塘村紧邻亢谷风景区的地理位置,来往游客众多,我们驻村工作队抓住地理优势,在村口设置广告牌,宣传本村农土特产品,让旅游资源带动农产品销售。这一举措,逐步激发了村民对产业发展的信心,也为实现产业振兴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发展思路。自被派往土城镇鱼塘村开展驻村帮扶以来,我们工作队始终坚持三在村制度,奋战在驻村第一线。始终牢记使命,不畏艰辛,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每一项工作。现在,基础设施完善了、道路硬化了、政策落实了,也很少听到村民关于这方面的声音,更多的是一声声“感谢!”、“好!”有时候,还隔三岔五收到村民送来自家种植的蔬菜。“老辈子,你们上个星期送的菜都还没吃完呐!”,“那不怕得,经得住放!”。村民们朴实无华,心醇气和。但我们知道,无论是相聚时紧紧地握手,还是隔三岔五送来的关怀,都是发自内心对驻村工作的大力认可和感谢。
2021年是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一年,我与驻村队员接下乡村振兴的任务,我们深知肩上这份责任的重量,要用心做事、要用情做事。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聚焦于党的建设、党员带头、群众参与等内容,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不断完善基础设施。努力践行为民服务宗旨,不断书写乡村振兴的绿色答卷!
2022年,我们在担当中得到了历练,在尽责中收获了成长。星光不问赶路人,时光不负有心人。在基层奋战近四年,驻村工作让我们成长迅速,但更觉时光飞快。接下来,我们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,用上我们驻村时光,不断谱写出“青春之歌”,以难忘一生的驻村经历,充实我们的人生之路!
供稿:土城镇县残联 谭源转载声明:本文转载自「巫溪微党建」,搜索「gh_157b9a0c701b」即可关注,[
阅读原文]。
本文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与本网站联系!
展开